简要说一下MongoDB的备份方式:

1. mogodump / mongorestore

这2命令将mongodb的数据dump为BSON格式,需要的时候可以恢复。
这种方式作为小的数据库还适用。但如果是sharding或者几百G数据以上的话
就几乎不可用了。因为BSON及其占用空间。

2. Slave Replication

这是最适合和可靠的,适合生产环境。MongoDb支持master+多个slave。因此可以很方便的起一个slave来进行备份。
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数据量很大的话,如果是新建的slave,速度又没有保证的话,一定要调高 oplogSize 的大小,对于一个300G的数据库,
可以调到60G以上。这样避免同步到中间出现oplogSize不足等异常。

3. 关于增量热备份

对于某些热衷单独文件备份的同志,也可以考虑使用“增量热”备份的方式作为最后的屏障。
做法就是,最开始将某个slave暂时shutdown,然后将数据库文件复制到另一个目录作为增量备份的起点。

每次备份的时候,在这个目录上起一个slave, 使用–fastsync参数,同步完毕即可tar这个目录就可以了。

这种方式的一个缺点就是如果备份周期的过长的话,空间浪费会非常大,尤其是频繁删除的情况下,
目前1.6以前的版本对于删除的空间回收机制有bug。这个问题应该在1.6版本发布时候解决。

要想回收这些空间需要repairDatabase,速度比较慢,不如直接从头clone一个新的db了。(其实Repair的过程也就是先clone然后copy回来)。

综上所述, 最靠谱和安全的备份方式就是用mongodb自身的同步复制机制.
最经典也最小的生产环境是:
1 master + 2 slaves

以上所述就是本文关于MongoDB的备份方式的全部内容了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标签:
MongoDB,备份方式

免责声明: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站采集或用户投稿,网站不提供任何软件下载或自行开发的软件! 如有用户或公司发现本站内容信息存在侵权行为,请邮件告知! 858582#qq.com
内蒙古资源网 Copyright www.nmgbbs.com

评论“浅谈MongoDB的备份方式”

暂无“浅谈MongoDB的备份方式”评论...

RTX 5090要首发 性能要翻倍!三星展示GDDR7显存

三星在GTC上展示了专为下一代游戏GPU设计的GDDR7内存。

首次推出的GDDR7内存模块密度为16GB,每个模块容量为2GB。其速度预设为32 Gbps(PAM3),但也可以降至28 Gbps,以提高产量和初始阶段的整体性能和成本效益。

据三星表示,GDDR7内存的能效将提高20%,同时工作电压仅为1.1V,低于标准的1.2V。通过采用更新的封装材料和优化的电路设计,使得在高速运行时的发热量降低,GDDR7的热阻比GDDR6降低了70%。